2012年11月9日

怎樣把二胡的聲音拉的清晰乾淨

這就涉及到一個問題─二胡的調試。網上我轉載了一篇文章,可能對您有幫助。也有人專門在做這個事。他就是胡琴醫生黃顯聖先生。

新琴調試和培養出聲有幾個過程:一把較有一點檔次的新琴買到以後,對於調試和培養十分重要。在調試和培養的實踐中,有一點體會,具備一定功力的情況下,一般說來有幾個過程:

第一個過程是琴皮初現紋格。(約三個月,不松弦、不用音墊,第一把內外弦有音有量,第二把有音無量,第三把模糊,琴碼周圍約8—15個鱗格微開)

第二個過程是琴皮拉開。(約五個月,三個月後應首次松弦,加音墊,琴皮鱗片結合處有新鮮裂痕,出現嘯音,偶伴沙音出現,顯悶。第一、二把內外弦有音有量,第三把有音但量不足,共鳴提高,琴皮彈性增加明顯,刺激琴筒)。

第三個過程是琴皮拉脫。(約六個月,應經常松弦,琴筒發音刺激琴桿、嘯音、沙音、悶音減弱。在高把位內外弦有音有量,空弦音色優美,共鳴聲顯著。

第四個過程是鱗角翹起。(約四個月,整琴發出共振,內外空弦鏤空聲,高把位音通量足,手摸琴桿震手,天氣變化時「流汗」,摸桿尖振動大,用耳聽桿尖「嗡嗡」聲出現,如是龍頭琴,龍珠微動,紫檀木金絲和鬃眼很明顯,若共振過剩,應考慮更換音墊。)

二、功夫不足或培養調試不當或拉琴時間短(每日不少於3小時)上述情況推遲出現。

三、打雷電閃天氣拉琴效果尤為顯著,一是有利琴皮振開,二是有利琴皮吸收空氣、增加濕度。胡琴是有靈性的,有人把她看成是「集天地之靈氣,聚日月之精華」。我們暫不去討論,但有一點我們都知道胡琴是要在一定的溫度與濕度的條件下發音才明顯。所以,平時要注意涼琴(打開琴盒,應松弦),溫度在40度,又吹火風時不可拉琴,將琴放入盒中,置於地上,扯點地氣,潤潤琴皮。

總之,胡琴是一種既怕潮濕又怕乾燥的東西,培養和調試一把胡琴,是人文知識積累所發出的真正內涵,她有物理因素、氣韻因素、心理因素和複雜的情感因素....缺乏任何一種因素,給人的感覺是枯燥無味的。

在練習的過程中,我覺得應該隨時觀察琴皮的變化。有一些問題,是根據自己的實踐,得出的一些體會,不可能都是千篇一律。有的朋友對琴皮微妙變化的幾個過程,沒有細心地觀察,只要自己每天細心地看一看自己的胡琴,會有新的發現。

(一)、第一過程的琴皮初現紋格是小格周圍的皺紋,鱗格微開是指琴皮的紋路的變化,線條不直。
2、琴皮鱗片結合處指的是鱗角。
3、琴皮拉脫是指琴皮大部分鱗角處出現新鮮痕跡。琴皮透過燈光出現亮點,晚上用手電筒琴皮表面,從音窗觀察新鮮痕跡,尤為明顯。
4、鱗角翹起是指鱗皮與鱗皮之間結合處的角翹起來,用手摸感覺割手。
5、共振音出時,有過剩現象,這種音很散,以後根據各人調養經驗和功力增加,再加上合理的選擇胡琴配件,這音會慢慢集中。
6、如你的是一把高檔新琴,更不能急於求成,要隨時間、要隨不斷結累,才會培養一把新琴。

(二)、我看拉胡琴的技術,技巧,技法,技巧的綜合發揮,說其天說其地就是一個指尖的問題,有人說它是琴技的最高境界。

具備上述功夫是不夠的。深層次的含意,恐怕是在於對人生酸、甜、苦、辣的感受與磨練,加之生活的積累,加深對樂曲的情感的正確理解,音與音的點線設計,樂曲的強弱變化,弦律的自然流暢和氣息的控制,達到一種「無我、忘我」的境界,達到一種意境。也有人說它是弓外功夫。這種功夫就是人與人,人與自然,人們的追求和渴望,內心世界的抗爭和控訴,美好與和諧的流露,在弦上的一種表現。也有人說它是琴技,思想感情的最高境界。酸楚和甜美,苦澀和火辣的韻味不出才怪,拉琴和調試培養胡琴,我覺得應該有機地結合起來,兩者缺一不可。

當然,我們業餘琴者要去找這種感覺,恐怕也是在「心」的修煉吧!所以,在調試和培養新琴的過程中,除了訓練自己的基本功,扎實基礎外,更重要的還是來自實踐中各方面知識的積累。

本文來自:http://www.erhuart.cn/bbs/bbs.asp?t=217&id=21972&p=1&s=default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