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4日

二胡運弓技法淺談

文:于雪琴

二胡是我國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樂器之一,因其音域寬廣、音色柔美、極富表現力和民族特色等獨特的藝術魅力而廣受青睞。近年來,隨著二胡教學理論和實踐的不斷發展,演奏技法也日趨豐富和多樣。但萬變不離其宗,所謂「三分指法,七分弓力」,「運弓」始終是二胡演練過程中最核心的技術環節,也是衡量二胡演奏水準功力的關鍵。如何發揮右臂和右手的潛能,以弓子為載體,注入恰到好處的力量,善於變換運弓的速度和力度,把握好音準,控制好音色,是二胡初學者最大的難點,也是教學研究中的熱點。筆者根據十年來教學實踐中積累的幾點粗淺體會,作一簡述,以供參酌。

一、在正確持弓的基礎上,放鬆而又流暢地傳遞力量。

二胡的發音原理是通過右手操縱弓子,使弓毛在二胡內、外琴弦上摩擦產生震動,再由琴碼傳遞給琴筒後發出聲音。正確持弓是熟練運弓的基礎,對初學者而言尤為關鍵。須將弓子放平,大拇指與食指根部成一夾角,托住弓子根部。中指與無名指自然彎曲,置於弓杆和弓毛之間,指肚輕勾弓毛,中指上部關節外側輕輕頂住弓杆。運弓的基本要領是以肩關節為軸,大臂帶動小臂,將力傳至手腕,由手腕先行,帶動弓子作水準運動。拉外弦時,手腕要自然下垂,使弓杆下落,貼在琴筒上,弓毛自然地壓在外弦上;拉內弦時,手腕略向上抬,使弓杆高於琴筒,與琴弦成一個斜角,使弓子的自然重力加在內弦上。內弦運弓,中指和無名指勾弓毛的力度要均勻一致,防止忽大忽小。

根據音樂節奏和表現的需要,運弓有快慢之分。快弓恰似行雲流水、萬馬奔騰;慢弓則如微風拂面、春燕呢喃。快弓講究疾而不躁、重而不鈍;慢弓則需舒徐有致,切忌僵滯。快慢之分究其根本,實質是與運弓的力度和速度成正比的。強奏時應加重壓力、加快弓速;弱奏時則須減輕琴弦壓力、放慢弓速。但無論運弓快慢,有一點是完全共通的,即必須做到放鬆而又流暢地傳遞力量。這是達到正確運弓的基本前提,道理看似簡單,實際操作不易。很多初學者在初期對此未沒能真正領會和把握,走了不少彎路。具體表現為右手握弓緊張,僅僅將力量鎖在握弓點上,忽視了力量的流暢傳遞,造成手指、手臂,以至身體的緊張和僵硬。看似右臂用了很大的勁,可運弓的力量根本沒有通暢地傳遞給琴弦,琴弦無法充分震動起來,就更談不上琴筒有好的發音了。筆者有位學生在開始學琴的一年中,右手一直很緊張,用了很大的力氣卻拉不出透徹而鬆馳的聲音。直到弓子拉變了形,幾乎真成了射劍的弓,才逐漸有所感悟,不再將力量局限於弓子本身,而注重右手的放鬆,講究運弓過程中力量的和諧傳遞。理論和實踐都表明,好的音色是建立在正確持弓並能準確駕馭力量傳遞的基礎之上的,初學者尤其應該強化這一概念,加以悉心揣摸和反復演練。

二、根據弓法需要,合理調配好弓段、弓序。

要實現正確運弓並能淋漓盡致地表現樂曲,還應學會善謀大局,統籌安排,巧用弓子,合理地調配好弓段和弓序。所謂弓段,是將整個弓子從左到右依次分為弓尖,左半弓,中弓,右半弓和弓根等五個部分。不同弓段具有不同的音響特質,一般而言,弓尖奏音圓潤輕巧,左半弓易奏密集快弓,右半弓較利發揮頓挫有力的快弓,中弓兩者兼顧,弓根發音有力,但易失靈活。所謂弓序,則指運弓的順序,實質是弓向,弓段,拉弓,推弓,連弓,分弓在實際運用中的合理搭配。弓序的切換要求乾脆、利索而不生澀,不能蜻蜓點水,也不能拖泥帶水,力求做到換弓自然,發音連貫,音色飽滿,音準精確。瞭解並掌握好這些基本概念和要求,有利於在運弓過程中,提高對弓子的整體駕馭能力和局部的協調把握能力。

行文作畫有謀篇佈局的考慮,行弓運弓同樣需要總攬全局、統籌安排。因此,弓段和弓序的合理運用是非常關健的。譬如對於初學者來說最傷腦筋的一個問題,就是經常會碰見連弓號,也就是一弓奏若干個音。如劉天華先生《良宵》中61653523,一弓八個音,其《月夜》中3532123525321161一弓十六連音,閔惠芬老師《長弓揉弦練習》中引子部分的23126156352312一弓十四連音等等,很多初學者一看就瞠目結舌,心中無底數,手上沒把握。總嫌弓子太短,覺的弓子不夠用,往往是音還沒全拉完,弓子就已全用完了。弓子到了弓根或弓尖,勢已成強弩之末,最後幾個音不是了無聲息,就是急促枯澀。歸根結底,就是因為在弓段調配上出了問題。以《長弓揉弦練習》23126156352312為例,這一弓拉十四個音和通常的一弓拉一、兩個音,弓速、力度及所使用的弓段是絕對不一樣的。在拉樂曲前,不妨哼唱幾遍旋律,對整體有一個初步的通盤瞭解,掌握基本的節奏律動。

這十四連音節奏由鬆到緊,但從聽覺上來說,每個音幾乎是平均出現的,這就要求這十四連音中每個音所用的弓子幾乎是等長的。一弓安排十四個音,從發出的第一個音開始,右手就應控制好速度,運弓切忌太快,弓子要節省著使用,儘量做到平均,弓子的每一寸都要充分使用。力度上,在這十四個音中,應該有個小小的起伏,一般說來弓速和力度是成正比的。也就是弓速越快,力度越強,弓速越慢,力度相對越弱。這十四連音中部,有一個小的漸強,可通過弓速稍稍加快而達到這個強點,當然這些變化在運弓過程中是通過瞬間來完成的。初學者練習時,在清楚地拉出這十四個音的同時,更應注意中間的小起伏,適當加一點速度和力度,這不僅有利於緩解右手持續的緊張感,同時可在保證樂音平均、清晰的基礎上,有效地表現出強弱起伏、張馳有序的音響效果。

當然,要想完美地演奏樂曲,在右手熟練而灑脫地駕馭弓子的同時,還應與左手靈活精准的指法進行有機配合。因此在平時進行快速的分弓練習時,要特別注意右手的換弦與左手的換音保持協調統一,左右手的同步配合應有條不紊,相得益彰。對於尚未入門的初學者,在練習樂曲的初始,應大致先瞭解一下作品的運弓特點和順序,感受一下從身體和動作上的自然與協調。甚至可先將二胡放在一邊,口中哼唱旋律,左右手按正確的指法、弓法進行比劃練習,徒手把弓段、弓序與指法調配得當後再操琴練習,這種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科學訓練方式,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三、克服急躁心理,養成注重細節的良好習慣。

藝術在於傳神,技術貴在巧妙,而巧妙則源於細節。運弓的技術要求是「弓路平直沉穩,行弓均勻流暢」。弓路平直,即弓毛在琴筒上運行成一條直線,最佳的行弓路線就是一條平行於身體的直線,因此有為之士常說「會拉的一條線,不會拉的一大片」。而要真正達到「平直沉穩」、「均勻流暢」的境界,第一要務就是操琴時應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一個穩定的情緒。如果內心急躁,心浮氣短,極易導致右手運弓有失控制,出現節奏不穩,音準欠缺,音色呆板等問題。因此,運弓時只有做到氣定神閑、胸有成竹,才能得之于心,應之以手,達到人琴一體,物我兩忘的最高境界

除此之外,二胡演奏功力的高下,還重在運弓的細節。這就要求必須認真地去體味樂曲當中的每一小節、每一句、每一拍,包括每一個裝飾音的音符。要充分的利用弓子,將每一個音表達清楚,每一個音的時值表達充分。充分利用弓子的含義包括:運弓時不走彎路,運弓時的力量不浪費。由此可見,力戒急躁,注重細節,關注每一個音,拉好每一個音,這是二胡運弓學習過程中必須養成的良好習慣。尤其在初學一首新曲的時候,更要努力避免因粗心大意發生弓法上的錯誤。一旦強化了錯誤的手法,往往需要化更多的時間去糾正,無形中增加了學習的難度。

俗話說:百日笛子,千日簫,小小二胡拉斷腰。弓法的訓練是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離不開學習者本人的勤學苦練和不懈努力。二胡功力的提高,就是在不斷地超越自我的過程中逐步實現的,而且這個過程永無止境,有待我們一起進行持之以恆的探索和實踐。

2010年7月10日

2010年7月5日

拉二胡座位的高度

拉二胡座位的高度,對二胡演奏有直接的影響。座位太高,腿部與腰部的角度過大,成為滑坡狀,二胡底座不穩,會向下滑動;座位太低,腿部會支起來,影響運弓的自如。座位的高度怎樣才算正確?應該是大腿保持水準,腿根與腹部呈90度夾角,或略小於90度。這樣,二胡底座放在腿根又靠在腹部,穩當且牢固,不易滑動,運弓、按弦時就有了穩固的基礎,從而保證演奏的順利。

由於每個人的身高與腿長不完全一樣,在家練琴時可以選擇合適的座椅。但在外邊演出時,不一定會碰到適合自己的座位,座位稍低點,還可以將就。但多數情況是座椅偏高,對於個子矮或腿短的人演奏非常不利。我在看二胡視頻時,經常見到有二胡名家因座位過高,為了保持大腿的平行,不得不將左腳根抬起,用腳尖支撐左腿。所造成的後果就是左腿、左腳緊張,時間一長極易疲勞。由於兩腳掌不能平放,一高一低,運弓時兩腳不能平衡對地發力,由此影響從腰部到手、到腳的力不暢通,運弓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運弓是二胡發音的關鍵,運弓之力,源於腰脊,傳于手臂,施於琴弓,平衡於腳;運弓所發之力由意而主導,以氣而貫通全身,根植於腳。兩腳不能放鬆,又不能抓地,意氣不能通暢就不能發力自如,控制得當。因此,我們應該重視二胡演奏時座椅高度,不可將就。如果遇到座椅過高的情況,只要在腳下墊上一定厚度的木板,便可把座位調整到合適位置。

本文出自:http://www.songfei.com.cn/bbs/dispbbs.asp?boardid=4&Id=3535&page=2